天津日报记者 仇宇浩
作为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力量。近日,天津作家狄青的长篇报告文学《鲁班出海——鲁班工坊建设纪实》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首次以文学方式为鲁班工坊立传,记录其发展沿革,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采访中,狄青向记者讲述了创作故事和心得。
国家名片 天津底色
该书将鲁班工坊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再现了我国在泰国、巴基斯坦、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埃及、英国、葡萄牙等国家建设鲁班工坊的艰辛历程,揭秘了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呈现了不断“领跑”的天津职业教育以及中国职业教育如何走向世界的非凡历程。
“鲁班工坊采取学历教育加职业培训的方式,通过共同建设国际化专业、开展师资培训、开发教学资源,向世界分享中国的优质职业教育和产品技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鲁班工坊将职业教育和文化产业相结合,为各国创业者提供新机遇、构筑新梦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也是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狄青表示,鲁班工坊能有如今的全球影响力,“天津功不可没。天津不仅是鲁班工坊的发源地,更是其全球布局最重要的先行者、实践者、技术资源提供者、标准模式输出者。天津凭借政府的大力支持、自身雄厚的职业教育基础、院校的积极配合与实践,在推动鲁班工坊从概念变为现实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作出了具有引领性、奠基性、主导性和持续性的关键贡献。鲁班工坊是中国与其他绝大多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中国将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能在此重要节点推出这部作品,我非常荣幸,希望让更多的海内外朋友了解鲁班工坊背后的天津故事。”
为什么鲁班工坊得以从天津走向世界?狄青表示:“天津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天津职业教育的领先地位源于‘历史积淀、政策红利、产业需求、创新实践’的良性循环,核心经验在于将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深度绑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破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难题,形成了可供复制的‘天津模式’。”
狄青认为,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以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天津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向“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方向转化。
耗时三年多 古今“对话”
“我从2020年开始搜集素材,采访了不少从国外回津的鲁班工坊建设者,以及许多鲁班工坊的受益者。”狄青坦言,为鲁班工坊立传,需要兼顾文学性、真实性、新闻性,颇有难度,“此次创作耗时三年多,是一次溯流求源的精神跋涉,让我穿越古今,与历史深处的东方智慧和坚韧灵魂‘对话’。据我了解,自2016年全球首个鲁班工坊在泰国落成以来,鲁班工坊已先后落地30个国家,共开设70多个专业,累计招收学历生6200余人、非学历生31000余人次,培训外方专业教师4000余人次……”狄青说,这些通过鲁班工坊掌握了职业技能的年轻人,不仅在合作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还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今年春节前,泰国鲁班工坊的泰国师生特意向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发来视频,用中文祝福‘春节快乐’;鲁班工坊的各国学生为了学好中文专门学唱中国歌谣,并通过连线唱给天津职业教育院校的师生,他们唱得最多的就是《我爱你,中国》……”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狄青充分感受到各国年轻人对鲁班工坊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当异国的年轻学子在天津导师、中国师傅的指导下,用严谨的态度琢磨每一道工序、用专注的眼神校准每一处精度时,我感觉,古老东方的工匠精神,正穿越时空悄然融入众多异域年轻人的心中。”狄青表示,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写作时,我将思绪付诸笔端,叩问古老东方智慧和技能如何穿越时空,在异域土地上焕发新的光彩。”
在狄青看来,“鲁班”绝不只是一个历史符号,“‘班墨文化’体现了中国工匠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不畏困难、勇于挑战、超越自我、推陈出新等精神。鲁班工坊不仅是在传授技术,而是将中国工匠对‘物’的敬畏、对‘工’的执着、对‘巧’的追求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的血脉,是对‘班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为带着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基因,鲁班工坊得以在多国多地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技术驿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技术加油站与技能练功房。”
长宏网-长宏网官网-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